中国农业科学院肉羊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暨草原宏宝与农户种养殖联合体技术培训会顺利召开
为了进一步提高巴彦淖尔市农牧户肉羊养殖技术,促进草原宏宝种养殖联合体的顺利实施,在巴彦淖尔市科技局的组织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肉羊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项目团队,于2018年1月7日至1月8日,对我公司实施种养殖联合体的临河狼山镇、临河狼山农场,磴口哈腾套海农场、磴口包尔盖农场的农牧户进行全产业链肉羊绿色提质增效技术的培训,将中国农业科学院肉羊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植根于巴彦淖尔,以“种好草、养好羊、出好肉”为宗旨,带动我市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参加培训会的专家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牧药所杨博辉研究员、罗超应研究员、冯瑞林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刁其玉研究员、崔凯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孙启忠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研所窦永喜副研究员。
出席培训会的领导有:巴彦淖尔市科技局副局长乔文、科长逯军、巴彦淖尔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文义、临河区农牧业局局长任惠礼、家畜改良站站长孙亚红、临河区科技局局长丁保兰及磴口县农牧业部门领导和各农场领导。
优质饲草特别是苜蓿和燕麦草是肉羊尤其是基础母羊日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发达国家肉羊生产性能好,生产效益好和基础母羊繁殖率高,其主要经验就在于优质粗饲料如优质豆科与禾本科干草的常年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孙启忠研究员结合巴彦淖尔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情况,对苜蓿播种技术、盐碱地种草、燕麦种植模式、春闲田、秋闲田利用等饲草栽培技术进行了培训。
世界肉羊杂交生产各科学技术所起作用比例中,来自于种源的贡献率占40%, 营养饲料20%,疫病防治15%,繁殖与行为10%,环境与设备10%,其他5%,种源是肉羊杂交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我市目前在肉羊养殖过程中使用的种羊都是老百姓自留选育的,缺少优质种羊、导致养殖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草原宏宝引进英国优质种羊白头萨福克,提供给农牧户进行杂交生产,增加农牧户收益。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牧药所杨博辉研究员特结合此情况,针对肉羊杂交生产核心技术对农牧户进行了培训,并对国外肉羊杂交生产模式和国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大部分农牧户在饲喂过程中,饲草料搭配全凭经验,没有科学依据,存在很多误区,养殖效率低下,养殖成本高。中国农业科学院科院饲料研究所刁其玉研究员针对这些问题,对肉羊的营养需要及日粮组成、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适宜日粮精粗比、青贮饲料在肉羊饲养中的应用等饲料配制技术进行了培训。
传统认识上,抗生素被看作是“三大法宝”之一,对其认识就好像只是抑杀病原菌,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其临床使用的黄金标准是药敏试验结果。而现在证明,抗生素的作用不仅要受机体免疫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有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或破坏机体免疫功能等毒副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牧药所罗超应研究员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疫病发生特点与初识进行了科普,并向农牧户提供了常见羊病的中兽药方剂。
羊是群牧性家畜,对疾病耐受力较强,在患病初期症状往往表现不明显,很难发现症状,其中小反刍兽疫、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传染性强、危害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研所窦永喜副研究员针对羊病诊断要点、羊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羊发生传染病的处理措施等疫病防控技术进行了培训。
此次培训为时两天,会共分四场进行,近400名农牧民参加培训。各位专家对饲草种植、羊杂交生产的核心技术、饲草料配制、疫病防控技术、常见羊病的的诊断以及合理用药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对农牧户养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农牧户在今后的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咨询。
感谢各位专家百忙之中,不远千里,顶着风雪,冒着严寒,来巴彦淖尔培训农牧户,提高我市肉羊养殖技术,带动企业增效,农牧户增收,为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贡献力量。